革命圣地西柏坡电力发展纪实

发布日期: 2021-03-17

开栏语: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激励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时代不断加强党的建设。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

为深入宣传党中央精神,宣传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和基本要求,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部署,公司网站开设“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专栏,依托省内丰富的红色资源开展主题宣传,报道公司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生动实践,大力弘扬红色精神,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史为鉴开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新征程。

 

光耀柏坡岭 赶考践初心

——革命圣地西柏坡电力发展纪实 

太行东麓、滹沱河畔,地处河北平山县中部的西柏坡,因村后坡岭上翠柏苍郁而得名,是全国著名的革命圣地。 

1948年5月,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共中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从陕北移驻西柏坡,使这个普通山村成为“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烽火连天,电波嘀嘀,党中央在这里指挥“三大战役”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召开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和全国土地会议,从此走出一个新中国。 

1949年3月23日,党中央从西柏坡出发进京“赶考”,此后“赶考精神”在河北大地代代传承。2013年7月11日,习近平同志在河北调研时指出“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赋予了“赶考精神”新的时代内涵。 

赶考精神,电力传承。公司将“赶考精神”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持续深化“赶考三色行”主题实践,一代代供电员工赶考奋进,谱写出燕赵大地百年光明诗篇。 

两根铜线,点亮西柏坡的第一盏灯 

从西柏坡向西南而行50公里,沕沕水水电站静静地伫立在太行山深处。历经70余载,斑驳的厂房墙面上,“人民电业为人民”七个大字依旧醒目可见,见证着这片土地上的电力故事。 

1947年,在解放战争发生战略转移的关头,由刘少奇、朱德、董必武等领导同志组成的中央工作委员会进驻西柏坡,急需照明、发报、广播用电。于是,朱德总司令要求晋察冀边区工业局尽快解决电力供应问题。 

没有输电线路,没有发电设备,动力问题难以解决……面对重如泰山的艰巨任务,当时的工业局领导再三斟酌,全面分析状况,决定在拥有0.35立方米/秒喀斯特岩溶泉和93米落差天然瀑布的沕沕水建设水电站。 

“为了给党中央驻地西柏坡供电,老一辈电力人可是历尽了千辛万苦。”虽未亲身经历,但在沕沕水水电站工作了43年的原站长王平玉,说起那段难忘的历史,仍难掩敬仰。 

输电用的电线必须到石家庄购买。可当时石家庄还没解放,很难带出成捆成盘的电线。于是五名同志化装成收破烂的群众,到石家庄收购旧电线,再将旧电线细股并粗股、粗股拆细股,终于解决了46公里输电线路问题。这条经过“改良”的线路直通西柏坡中共中央驻地大院。 

电站所用的发电机是从井陉煤矿敌人手里缴获的德国发电机,运输路程虽然仅有30多公里,但前有崎岖陡峭的山路,下有宽窄不一的河沟,上有盘旋轰炸的战机,运输者们足足奋战七个昼夜才运到现场。运输途中,有三名同志在战机轰炸中壮烈牺牲。 

1948年1月25日,晋察冀边区第一座水力发电站——沕沕水水电站正式投运。两根细细的铜线跨越崇山峻岭,点亮了西柏坡,照亮了革命的前程。据统计,当时党中央由西柏坡发往各战场的408封电报,全部以此水电站的电力为动力。 

电光熠熠,中国人民迎来了新中国的曙光。两根穿梭在太行山间的铜线,见证了这伟大的历史时刻,不畏艰难的电力人,也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银线飞架,坚强电网编织幸福生活 

“做饭烧柴,洗衣靠揉,点灯用油。”这一句顺口溜,是20世纪60年代西柏坡村民生活的写照。 

1958年,沕沕水水电站已经不能满足当时的用电需求,由2台单机容量1.5万千瓦机组组成的岗南水电站开始筹建,同年河北南网第一条110千伏线路——石家庄—岗南110千伏输电线路工程开始建设,为大山坳里的西柏坡用电带来了希望。1967年,35千伏苏家庄变电站到西柏坡的线路开工建设;1970年,西柏坡电网主干线架通,西柏坡通电,村民彻底告别了煤油灯。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改革开放的春风拂遍神州大地。这一年,西柏坡纪念馆对外开放,一批批游客从全国各地前来学习缅怀。借着改革开放的东风,西柏坡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事业。 

西柏坡要发展,电力做好先行官。1998年,西柏坡村新增一台200千伏安变压器,整改主干线路,西柏坡成为低压整改标准村;2004年,35千伏西柏坡变电站建成投运,当地供电能力不足问题彻底解决;2007年,西柏坡成为石家庄首批新农村电气化村;2010年,西柏坡实现由35千伏苏家庄变电站和西柏坡变电站双电源供电;2016年,随着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实施,西柏坡地区农村低压电网全部改造完成,户均容量达到2千伏安以上;2018年,西柏坡新建改造变压器35台、10千伏及以下线路98.39千米,9个村1425户村民实现“煤改电”;2020年,西柏坡配网网架结构进一步优化,供电可靠率提升至99.95%,户均容量达到5.24千伏安。 

银线交错纵横,乡村发展提速。“十三五”期间,河北南网建成特高压“两站三通道”,正式迈入“特高压时代”。主干网架、城市配网、农村电网协调发展,为经济社会注入强大动能。累计投产35千伏及以上工程603项,线路长度9069公里、变电容量5253万千伏安;高质量完成108.73万户“煤改电”清洁取暖改造;全面完成42个贫困县电网改造以及村村通动力电和井井通电改造,河北南部电网规模、质量和供电能力再一次实现质的飞跃。 

坚强电网勾勒出能量流动的脉络,也描绘出经济活跃的发展图景。搭乘红色旅游的快车,如今西柏坡家家吃上了“旅游饭”。村民陈国文家的“旧址餐厅”与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只有一墙之隔。陈国文介绍,他的餐厅是西柏坡村的第一家农家饭店,每到旅游旺季就座无虚席。宽敞明亮的厨房里,电灶、电冰箱、消毒柜、油烟机等用电设备一应俱全。特色可口的菜品、干净整洁的环境,让陈国文家的生意越做越好。 

为支持当地红色旅游,2005年5月,西柏坡景区成立了西柏坡供电所。十余年来,供电所持续提升优质服务水平,以党建引领开展台区红色志愿服务,打造15个“零投诉、零工单、零故障”红电台区;主动服务客户,业务上云端、“柜台”下农村,实现线上线下办电服务“零距离”。“不光村级电网从弱到强,村民的智能用电水平也在不断提高。2019年,村里实现远程费控,乡亲们动动手指就能网上交费、办理用电业务。”西柏坡供电所所长贾晓强说。 

“如今村里用电好得很,原先外出打工的村民都回来了,现在全村共有86户269人,九成以上村民都从事旅游产业,全村人均收入过万元,不少人住上了新房,买了汽车。”西柏坡村党支部书记闫振祥说。充足的电力、优质的服务,带火了西柏坡的红色旅游,村民们走上致富路,日子越过越红火。 

不忘初心,团结力量赶考新征程 

“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平山县西柏坡镇北庄村是中共中央宣传部旧址,1943年6月,西北战地服务团文艺工作者在这里创作了《团结就是力量》,成为亿万人民广为传唱的一首革命歌曲。 

2021年初,北庄村全体党员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了在这首歌曲激励下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情况,表达了继续团结带领群众搞好乡村振兴、过上更好生活的决心。2月7日,习近平在回信中说,中国共产党百年史是一部团结带领人民为美好生活共同奋斗的历史,西柏坡的干部群众对此体会更深。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希望你们坚决响应党中央号召,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把乡亲们更好团结起来、凝聚起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让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2月9日,西柏坡供电所员工,北庄村客户经理贾二堂和村里其他党员一起再次唱响《团结就是力量》!铿锵的旋律,映射出一代代电网人坚守“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初心使命。 

今年75岁的闫青海,曾任西柏坡村党支部副书记,也是村里的第一位电力工人。“解放前夕,毛泽东同志前往北平时说是‘进京赶考’,从此‘赶考精神’就在西柏坡生了根。村里刚通电后,我负责看管维修一台电动抽水泵。保障村里这唯一的电动设备正常运转,既是对我的考验,也是我的使命。”闫青海回忆说。 

红色的精神需要红色的传承。伴随着经济发展和电网高质量建设,越来越多的“闫青海”加入到电力惠民生的队伍中来。2006年3月23日,一支由11人组建成的队伍,在西柏坡纪念馆举行了简短而庄重的宣誓。西柏坡光明服务队自此成立,主要针对西柏坡区域居民客户和企业,开展低压线路抢修和便民用电服务。不到3个月,服务队就收到锦旗8面、感谢信12封。此后,公司系统各单位组建的共产党员服务队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广大党员干部活跃在迎峰度夏、保暖保供、抢修服务一线,成为电力赶考征程中的先锋力量。 

“十三五”以来,公司大力传承西柏坡红色基因,扎实开展“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主题活动,不断深化“赶考•三色行”主题实践,持续推进共产党员服务队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打造“党建+”十大精品工程,凝聚起奋勇争先的强大合力。 

“我们在红色的土地长大,更应该矢志不移地将红色精神继承发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时代‘赶考’路上走在前、干在先!”西柏坡供电所员工闫龙龙说,他已是这里土生土长的第三代供电人了。从点亮西柏坡的第一盏灯,到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时代变迁,考题常常更新,而电网人的担当始终不变。(张莉 张艳 霍晓娟)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