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时节的服务故事

发布日期: 2020-09-22

  9月22日是我国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公司广大干部员工服务在各地田间地头,与农民兄弟一起收获累累硕果,享受丰收的喜悦。

红红的山花椒乐了农家人

  9月15日,秋分将至,在邯郸磁县北贾壁乡周庄村,家家户户飘着山花椒的香气。

  村民周瑞珍头戴草帽,一手担簸箩,一手撒花椒,正忙着晾晒收回来的花椒,一会儿工夫她的小院已经铺满了红红的花椒果。闻着满院子的花椒香,周瑞珍心里说不出的喜悦。

  周庄村位于太行山脚下。以前的周庄村是当地有名的“穷山沟沟”,山上土不肥,种菜种粮都不行,种花椒树倒是成了。2016年,村民们纷纷种上适合山区生长的花椒树,很多村民也依靠花椒种植走上了致富路。

  花椒树苗上了山,国网磁县供电公司的线路也跟着架到了山上。“浇水管够,花椒树不愁挂果,晒干晾好了,一斤干花椒能卖50来块钱,能过上好日子了!”周瑞珍说。有供电公司保电,周瑞珍心里更有底了,她今年把家里6亩土地全都种上了花椒,预计年底收入5万元。

  不仅仅是周瑞珍,看种花椒的收益好,全村150余户村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上了花椒。为了支持村民种花椒,磁县公司给乡亲们吃了“定心丸”,在春灌时节,供电所工作人员把业务办理台搬到了村里,现场办理用电报装业务,随时随地为村民提供临时线路架设。三支共产党员服务队定期上门进行用电设备“健康检查”,遇到用电故障一个电话抢修队员就赶到家门口。

  秋天,漫山遍野红红的山花椒成熟了,村民们收着花椒,喜悦的同时却不担心销路。2018年,北贾壁乡新华村长岭庄园业务经理王利晓,来到周庄村,希望村民们以入股的形式加入庄园,对花椒生产进行统一管理。先进的烘干技术比人工晾晒效率更高,省时省力,周村村民们于是纷纷入了股,成了庄园的花椒股东。然而,庄园的花椒烘干加工项目发展得并不顺利。村民们的种植热情高涨,花椒产量日益激增,庄园的烘干生产线却越来越不能满足增量的加工需求。

  得知庄园的情况后,磁县公司派专人实地深入了解花椒烘干生产线的用电需求,组织有关人员到现场勘察、设计、制定施工方案,先后在荆棘丛生的山上安装了1台50千伏安的变压器,架设了电杆20基、线路1千多米,庄园多条烘干生产线又红红火火运转起来。

  “虽说山高路远,供电公司还是把变压器安装到我们庄园里,关键时刻拉了我们一把,我心里啊,别提多感谢了。如今,我们又上了两条花椒烘干生产线。供电有保障,花椒还长在山上的时候,就已经被全国各地的客人下单预定上了,”王利晓说,“今年我们已经签下了510万的花椒订单,庄园四条花椒烘干生产线开足马力、热火朝天赶订单!”

  “农民靠庄稼吃饭,咱山区人民靠山吃饭,这花椒就是咱老百姓的铁饭碗,必须全力以赴为咱乡亲们排忧解难,不能让电卡了乡亲们的致富路。”磁县公司贾壁供电所所长宋志刚说。

  “去年全村花椒产量4万斤,预计今年能产5万斤,全村花椒可以实现年收入250万元。”周庄村村支书周荣杰说。

  “现在大部分花椒是庄园流水线给烘干,小部分花椒是俺们纯手工阳光晾晒,自个儿晒的这些,就拿到集市上卖、串亲戚用。靠这山花椒,不仅致了富,日子也越来越有滋味,越来越红火了。”周瑞珍说。(石静 齐晓峰 王俊霞)

服务葡萄丰收 助力乡村振兴

  9月21日,笔者走进深泽县杜社村,宽阔、整洁的马路,红瓦、白墙的临街建筑,一望无际的“葡萄长廊”犹如一幅田园画卷。

  “今年的葡萄特别好,要感谢供电公司的帮助和支持,让我们获得了大丰收……”9月21日,在深泽县杜社村葡萄专业合作社的农户李志兴指着一串串沉甸甸、紫翠欲滴的葡萄,对前来检查线路的国网深泽县供电公司铁杆供电所两名工作人员表示感谢。

  据了解,杜社村葡萄品种由原来单一的“巨丰”增加到“维多利亚”“摩尔多卡”“紫脆无核”“克伦生”“红宝石”等20多个品种,葡萄种植面积扩大到2200多亩,且葡萄籽粒大、口感好、含糖量高,广受经销商的好评。每到葡萄收获季节,北京、天津、郑州等地的收购商蜂拥而至,农户的葡萄在家门口就被抢购一空。“这真得感谢供电公司的帮忙,让我的葡萄得以丰收,日子越过越红火!”李志兴喜悦之情溢于言表,高兴的竖起了大拇指,为供电公司点赞。

  为满足杜社村葡萄专业合作社的用电需求,该公司组织铁杆供电所共产党员服务队来到客户家里,了解客户对供电服务的意见和建议,掌握用电需求,并深入葡萄种植基地和大棚检查用电设备,对开关、插座、刀闸、配电箱等设备进行检查,对存在不安全隐患的线路和设备及时进行更换,并对梳理排查出的缺陷隐患建立“一对一”问题档案,明确整改措施,及时消除缺陷,确保配电线路及设备“零缺陷”运行。同时,该公司针对客户安全用电意识薄弱的实际情况,加大宣传力度,服务队员面对面为客户讲解安全用电知识,提醒安全用电注意事项,指导客户安全用电、科学用电,通过张贴安全用电宣传资料,发放安全用电小常识等形式,倡导安全用电、科学用电的理念。

  此外,该公司畅通供电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新建改造10千伏线路8.5千米,建设改造低压线路26千米,安装配电变压器8台,增容2400千伏安,带动杜社村农户脱贫致富,将优质服务送到农民“心坎儿”上,让合作社用上“放心电”。

  “电力足,产业兴,电助乡村振兴。有了电力部门的保障,葡萄年年丰收,村民的日子越来越富裕。如今,我们村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建成了5000米葡萄长廊,建设了冷库、葡萄酒堡、生态葡萄农庄等基础设施,村里还计划筹建20户‘农家乐葡萄体验馆’,打造‘旅游精品村’。”杜社村党支部书记刘西辉提起该村未来的发展,满怀信心的说。(张建峰  魏莎莎)

冷库里保“丰收节”

  “多亏了你们,要不是你们过来帮忙,不夸张地说这些梨赔完,我也就完了,真是谢谢你们!”9月19日上午10点25分,沧州泊头市洼里王镇万隆冷库负责人刘秀东看着冷库的制冷压缩机又恢复了正常运转,长舒一口气,对前来为其排除故障的国网泊头市供电公司洼里王镇供电所抢修人员连声感谢。

  事情还要从3个小时前说起。

  当天早上7点,刘秀东和往常一样,推着小推车去冷库搬运货物。当来到冷库门前时,发现制冷压缩机并没有像往常那样发出正常运转的“呜呜”声。“不会是冷库出了问题?”想到这,他连忙打开冷库门,眼前的景象让他的心“咯噔”一下:冷库里的灯全部熄灭,温度显示已接近5摄氏度。

  冷库不冷了,但刘秀东的心可凉了半截。现在是鸭梨丰收期,冷库现共储存800吨鸭梨等待出口和销往全国各地, 鸭梨储藏如果长时间超过5摄氏度,会加速果实衰老、增加腐烂率,这800吨鸭梨的赔偿对自己来说可是天文数字啊!

  他赶紧来到冷库的电源控制处,看到漏电开关处于跳闸位置,试送上又反弹回来。肯定是哪里漏电了,但冷库电工又请假回老家下午才能回来,等电工回来再修是万万不行的。

  情急之下,刘秀东想到了上次供电公司来给设备做用电检查后留下的便民服务卡。“刘师傅,这次可能得麻烦你了,我们这冷库短路停电,我实在是没招了啊。”

  “你别着急,我们马上就到。”洼里王镇供电所抢修人员刘强放下电话后,立刻与一同值班的张博奔赴现场。

  两人到达冷库后,顾不上寒暄,便开始检查动力线路。未发现故障点,刘强又找来一张梯子,爬到冷库的顶部检查冷库的照明线路。时间紧迫,但刘强一直在心里告诉自己细心再细心,终于找到了漏电故障处,原来是冷库的照明线路被老鼠啃断。刘强当即对导线进行连接和绝缘处理,之后合上漏电开关,冷库供电恢复正常。

  “故障已经排除,但建议冷库将制冷的动力线路和照明线路分开至两个电源,这样就不会因为照明线路故障影响制冷了。”刘强边收拾工具边嘱咐刘秀东。

  回程的路上,大片梨树园在中午耀眼的阳光下散发出秋天丰收的甜味儿,两人望着枝头那一个个被鸭梨撑得满圆的纸袋子,不由一丝弄弄的甜意泛上舌头,涌到心头……(陶然、孟欣)

电帮忙 大学生村官创业致富本领大

  大的、小的,绿色的、黄色的,成串挂着的、单个散放的,成品的、半成品的、正在加工的,房顶上、屋子里、墙角处、过道内……9月,正是农村丰收的季节,走进沙河市大学生村官崔刚毅的家中,到处放满了大大小小的葫芦,就连家里的电灯外罩也是用葫芦做成的。

  “哇,这么多葫芦啊,看来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9月20日,面对如此多的葫芦,众多参加邢台市第四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的游客们纷纷感叹。一旁的崔刚毅则一边给大家讲解,一边指导村里贫困户打磨葫芦,丰收喜悦之情不由言表。

  丰收季,忙的不只是收获,还有销售和创新。9月11日,崔刚毅刚参加了第四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河北选拔赛,他带去的葫芦主题公园项目获得二等奖;9月19日,他参加了

  邢台市第四届旅游产业旅游产品展览,其葫芦作品受到了市领导好评.....“还不错,旅游节这两天就定出2万多元的工艺葫芦,今年的葫芦基本上不愁销。”有了销路,崔刚毅更是高兴。

  现年37岁的崔刚毅2007年毕业于河北大学,2012年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任沙河市新城镇西冯村党支部副书记。上任以后,他偶然发现当地丘陵地带、光照充足、通风良好的条件,非常适合种植葫芦,于是萌发了靠种植葫芦带动村民致富的想法。可是,最初村民不理解,没人种植。为了起到带头作用,2014年,崔刚毅主动拿出10万元积蓄,争取到15亩土地试种。可是,由于地处丘陵地带,没有水。他投资近万元打了眼井,又遇到了用电的困难。眼看着葫芦苗眼巴巴等水喝,靠柴油机浇地费用又太贵,急得崔刚毅头发都白了。镇里把他的问题反映给了国网沙河市供电公司新城供电所,该所立即行动,1天时间久为其架通了470米三相电,有了电,旱急了的葫芦苗终于得救了。当年,每亩即收获了8000多只葫芦,单买葫芦的效益要高出小麦、玉米1倍多。第二年,他又将葫芦种植扩大到30亩。这两年,随着技术的成熟,他的葫芦种植已扩大到100亩,年产值一百多万元,带动就业上百人,并成了沙河市葫芦种植示范基地。

  “每次扩大种植面积,我都会担心能不能及时浇上水。但是,6年来,用电浇地从来都不是问题。从最初的架线,到后来把细线换成粗线,到现在用上了专用变压器,每一次供电所的同志都很热情,农忙时节,服务队还会来园里教我用电安全知识,检查用电设施,服务真是没的说!”种植面积大了,灌溉更显重要,崔刚毅说,辖区供电所方便、快捷的服务让他灌溉从来不发愁。

  随着收获的葫芦越来越多,2016年,崔刚毅发现简单的买葫芦收益较低,必须走葫芦深加工路子。于是,他成立了沙河市首家创梦葫芦室,开始尝试葫芦烙画等深加工。加工就需要用电,可是他家所在的北掌村由于用电负荷大,经常会出现电压低等现象,影响加工质量。他尝试着把这个问题反映给了沙河市供电公司。该公司高度重视,借着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的好政策,仅用1个月时间就将崔刚毅所在台区的变压器由50千伏安增容至200千伏安,还更换了1500米高、低压电线。

  “电网改造后,电压足了、稳了,也给我的葫芦深加工插上了翅膀。大家看,以往这些葫芦靠人工打磨需要多半个月时间,遇到阴雨天还得找东西遮盖,要不雨淋了就会坏。现在用机器打磨,不但能省去一半人,而且只用五天就能打磨完,一下子节省了三分之二的时间。另外,电稳了,我学的烙画技术也派上了用场,烙画后的葫芦不但市场需求旺盛,而且价格也较没加工过的葫芦高近十倍……”如今的崔刚毅,不仅依靠葫芦深加工每年年收入能达到上百万元,将工艺葫芦销售到石家庄、北京等地,而且还带动乡亲们就业300多人,人均年增收5000元。

  “我的护禄葫芦项目去年获得了中国青年创业大赛(河北区)三等奖。现在,镇里正围绕我的葫芦示范基地,把新城镇打造成中国葫芦特色小镇,形成集种植、设计、加工、销售、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工艺葫芦产业链,带动更多乡亲们致富,以绿色发展推动乡村振兴,那时,更离不开电力的支持!”对于未来,崔刚毅所在的新城镇依托他的种植基地,已经对乡村振兴有了更长远的规划。(庞利鹏 王谢康)

全力护航农民秋收用电

  “你们的服务可真好,时不时的上门为我们检查用电问题,这个供电服务卡也好使,一个电话上门服务就能解决我们所有的用电问题。”9月21日,衡水饶阳县城关乡故城村农民魏会来对来访的国网饶阳县供电公司工作人员竖起了大拇指。

  为确保秋收期间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让广大农民在秋收时节用上安全电、放心电。9月21日,饶阳县公司结合“三秋”用电特点,精心安排,提前制定秋收保电计划,深入全县各乡镇,对农村电力设施、高低压配电线路、农户机械加工、农业光伏等用电设备进行拉网式巡视,重点检查位于农田里的电杆、拉线警示标志设置安全情况是否完好,防止农用大型收割机误碰而造成事故,保障广大农民群众在秋收期间的安全。

  此外,该公司组织多支共产党员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进行用电技术指导,传授安全用电知识,并现场帮助农民解决用电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切实让广大农民朋友享受到安全可靠、快捷高效的“零距离”用电服务。(张卫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