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网报》:荒山坡变成“金银山”

发布日期: 2017-08-09

 荒山坡变成“金银山”

——河北灵寿县供电公司农网改造助果农脱贫致富

纪万明 高顿

  走进河北省灵寿县南燕川村,山间叠翠庄园绿,一行行果树栽满梯田,一幅生机盎然的画卷呈现在眼前,昔日光秃秃的荒山坡,已是核桃成林、绿色尽染。

  “俺村能有今天,都离不开咱电力的支撑和帮扶!”南燕川村村民刘三妮深有感触地说。随着灵寿县供电公司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的全面实施,目前,该县涉及151个行政村的25.8万亩核桃园区已基本实现电灌化,并初见成效。去年,当地农民新增收入2.6亿多元。

逐村摸排解难题

  灵寿县地处太行山东麓,是革命老区和国家级贫困县。“南山遥接北山头,半是沙岗半是丘;七山二水三分田,十年九旱粮难收。”这段话就是过去灵寿县发展状况的真实写照。由于地处偏僻、条件艰苦,山区许多农民仍未脱贫。当地十年九旱,林果产业规模小、效益低,长期处于萎缩状态。果农们说,他们年年植栽难见绿,成活的核桃难挂果。

  近年来,灵寿县政府对8个乡镇150多个行政村开展扶贫攻坚工作,依托丰富的山场资源优势,将发展核桃种植业纳入农村扶贫攻坚主导产业。扶贫攻坚、产业发展,电力基础设施是关键。灵寿县供电公司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率先对园区农网实施改造升级,并将排灌用电纳入改造范围。

  为满足扶贫开发项目用电需求,2014年年初,灵寿县供电公司负责人樊庆池带队,深入园区逐村实地调研,并邀请省、市、县对口帮扶单位开展座谈会,广泛了解民情民意,明确扶贫开发项目建设时间、节点和电力需求,及时破解用电难题。针对农村普遍存在的电力基础薄弱,配电容量不足,水、电设施不匹配等情况,该公司根据发展用电需求,本着适度超前的原则,逐村勘察、设计农网改造升级和机井电灌工程方案,哪里需要就把电送到哪里。

三年改造促发展

  2014年4月,首批农网改造升级及排灌工程在南燕川园区示范村启动。该村村民居住分散,实施农网改造和机井排灌工程,需要跨越两道山梁、3条深沟。灵寿县供电公司20多名施工人员在高山峻岭上劈山开路,人抬肩扛运送电杆和金具,迅速为该村新增变压器两台,架设排灌线路3.5千米。2014年,该公司完成21个村的农网改造升级任务,南燕川、慈峪等村的3万亩核桃园初步实现电灌化。2015、2016年是灵寿县核桃园区开发及水、电基础设施建设的高峰期,也是灵寿县供电公司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攻坚期。同时,园区“井井通电”工程全面启动,园区建设迎来新发展。

  面对繁重的施工任务和山区恶劣的施工环境,灵寿县供电公司8个施工小组上百名管理、施工人员,牺牲节假日,酷暑严寒不止步,连续在山区运电杆架线,不断加快建设进程。

  灵寿县供电公司2014年投资改造新建农村配变器45台,改造和延伸排灌0.4千伏线路66.7千米;2015年新建及改造农村配变47台、低压供电线路64.826千米;2016年新增配变82台,新建10千伏线路13.7千米、0.4千伏线路25.43千米。三年来,灵寿县形成了密布点、短半径、智能化的配网结构,不仅消除了农村低电压和供电“卡脖子”现象,也使园区及附近农村的3700多眼机井实现通电。

  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和“井井通电”工程促进园区发展壮大,现已建成一万亩及以上的核桃产业园区5个、千亩及以上的园区52个,使荒山坡变成了农民的“金银山”。

深化服务送甘霖

  “俺们用电有个啥儿事,打个电话随叫随到。”谈起灵寿县供电公司的服务,慈峪村果农张满栓赞不绝口。

  灵寿县核桃园区大都分布在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的丘陵、山区。灵寿县供电公司相继拓展延伸了慈峪、燕川等重点乡村供电服务网点,各网点实行专人负责,“一对一”服务,随时为果农提供故障处理、设施维护、安全用电等方面的服务,形成了“零距离、全方位”的服务圈。

  去年5月,天气干旱,加之丘陵地区水源匮乏,10多个村的1万多亩核桃树苗面临旱灾。该公司网点服务人员延伸服务,迅速为果农架设临时排灌线路,巡视维护供电设施,提供24小时保电服务,及时为果农送去甘霖,确保了果农大旱之年无旱灾。

  推行对口帮扶业扩工程经理挂牌督办制,是灵寿县供电公司助力扶贫攻坚的又一项具体行动。该公司开通省、市、县对口帮扶业扩工程绿色通道,一律实行经理挂牌督办、特办制,做到业扩受理、勘察设计、验收送电“三优先”。目前,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已成为该县扶贫攻坚的重要引擎,灵寿县供电公司用责任和担当,助数万果农走上了脱贫致富路。(《国家电网报》2017年8月2日第三版)

 

相关链接